更新时间:
宝业集团不是个例。那段时间,浙江企业主动出击,将“藤蔓”伸向全国各地,接轨上海,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国家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见面会上,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正式获授“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训练基地”牌匾,成为该中心在佛山的首个训练基地。作为该校导师团成员,未来,苏炳添将依托该基地,为更多有意向发展体育特长的学子提供支持。
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2004年不到一万家,如今已突破十万家,稳居全国首位。当下,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基础设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百姓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2004年底,浙江全省境外投资企业累计1760家,总投资额仅7.8亿美元;到2024年底,全省累计备案对外投资企业超1.4万家,对外投资备案额达1444.2亿美元,覆盖153个国家和地区。
20多年来,浙江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藤蔓”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实现了从开放大省向开放强省的跨越——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