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同时,辽宁省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巧云在大会发布《辽宁省贸促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报告(2024.5~2025.5)》;对大连市、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分别进行专场招商推介;香港新华集团作在辽投资经验分享;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作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宣介。
自2021年5月起,辽宁省贸促会每年举办“投资辽宁”大会,并以“会企合作”方式主办了“投资辽宁”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旨在让全球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辽宁,助推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领域,中拉双方的研究合作同样硕果累累。以马铃薯研究和育种合作为例,2005年,国际马铃薯中心专家维克多·奥塔苏来到青海,与中国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的成果“青薯9号”如今已在中国广泛种植。同时,中国研发的许多种子生产和防病技术已在秘鲁得到应用,使当地农民从中受益。
据了解,2024年,辽宁首次举办企业大会,对223户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作出突出贡献的国企、民企、外企和金融机构进行了通报表扬。今年,辽宁再次举办全省企业大会,旨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决胜之年的奋进力量。
在北京大学攻读中国法律的莫兰(Moraima Ordoñez)来自墨西哥。她表示,作为一个对中国颇感兴趣的拉美人,自己对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合作也十分了解。她提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于2011年成立,深化了南南合作理念,也随着2014年中拉论坛的成立而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