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02:28:12 | 浏览次数:6559
古老的赛龙舟为什么又火了?我想,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赛龙舟的热潮里,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体验“百舸争流”之余,大家还可以尽情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此刻,民俗文化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记载,很多年轻人更是将“体验感”“参与感”进行到底,穿着汉服去参与龙舟文化节,在锣鼓声中为龙舟竞渡助威呐喊。
在湖南,大型剧目演出《竹海幻境》依托屈原故事、诗歌等端午文化元素,融合全息投影、水月数控装置等前沿技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楚风诗韵的千年回响。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
曾文莉说,“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她表示,“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不仅如此,和火爆“出圈”、火出国门的“村超”一样,赛龙舟成为全民参与的赛事。在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借助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今年多地升级版龙舟赛更是打开了文旅新赛道,从赛龙舟等传统民俗吸引大批游客观赛、消费,再到“龙舟+文创”“龙舟+集市”等“花式整活”,龙舟产业链再度成为地方文旅的“流量密码”。比如,北京通州的端午龙舟大赛全面提档升级,5月31日至6月2日在通州大运河畔呈现一场“海陆空”嘉年华,预计吸引近10万群众观赛参与。
参与运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畔的国家网球中心两片红土网球场地的维宁体育创始人、CEO纪宁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就稀缺的网球场馆在郑钦文夺冠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现在根本都约不上。”
在儿童消费市场,体验式消费明显增长。“什么值得买”电商营销负责人张宇昂分析,一方面,主打高质量陪伴的“沉浸式遛娃”方式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融合游乐、教育、互动等多元体验的新型儿童乐园、亲子农场、户外研学等项目受到青睐;另一方面,近年来,亲子旅行市场活跃,一些适合亲子游玩的目的地、主题公园、酒店等受到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