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8 07:18:59 | 浏览次数:8187
北京6月14日电 14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申遗实践激活保护合力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协同发展”等10个项目获评十佳案例,“探寻文明印迹 创新博物馆教育共享模式”等12个项目获评入围案例。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张志昇在致辞中表示,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是发展的动力,是友谊的桥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和平依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巨大冲击,国际社会要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他指出,中印尼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巴厘岛至今广泛流传着古代国王查亚·潘古斯和中国姑娘江菁薇的爱情故事。可以说,中印尼人民世代友好,是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相处、相互成就的典范。
王毅介绍了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通话的情况,强调中东不能永远处于冲突的阴影下,以色列也不应持续生活在战争的不安中。伊朗核问题的外交手段并未穷尽,和平解决仍有希望。武力无法带来持久和平,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才能彻底解决各方合理关切。中方一贯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对待和处理地区热点问题,敦促以伊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寻求和平共处之道。中方愿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王毅希望以方切实维护好中国机构和人员的安全,萨尔表示以方一贯重视并将继续维护中国机构和人员安全。(外交部网站)
据悉,复旦大学寒冰馆在中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限期开放,这也是它在修缮完成后首次对公众开放。《寒冰馆涅槃》图片展举行。展览以复旦大学寒冰馆的百年变迁为主线,通过历史文献、建筑残件、数字模型与修复影像,聚焦结构加固、风貌复原与抗战记忆,展现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技术创新与历史传承。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