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07:00:29 | 浏览次数:192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梁爱珍研究员分享了一代代科学家薪火相传、矢志不渝,面向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东北黑土区的保护和恢复开展科技攻关、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科研历程,阐释在科研攻关中形成的“扎根大地谱新篇,协力攻坚克难关,笃行创新谋发展,担当奉献保粮安”的“黑土精神”。
如何杜绝“更新过程偷工减料”,如何堵塞“检验监管流于形式”,推动维保从“打卡式”转向“预防性”,是这场大更新开始后面临的更大挑战。
峰会吸引了570位跨国公司领导人与会,其中,境外跨国公司嘉宾417人,包括全球总裁级26人,全球副总裁级56人,中国区总裁级133人,中国区副总裁级155人。(完)
夏收称为“龙口夺粮”攻坚战,小麦的成熟期极短,不过三五天。为了提高抢收效率;农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沉到一线,统计每天小麦成熟区域面积和收割进展,确保小麦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全力保障颗粒归仓。但由于人工统计信息的滞后和不准确,往往导致在有的麦田旁边农机扎堆,而急需收割的麦田里却找不到农机,农机的扎堆和闲置成为农业部门急于攻克的难题。对此,冀州区农业部门感兴趣的是把每台农机的位置和作业信息实时传送到智慧信息平台,科学调度,避免农机浪费。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智慧平台作为试点,在农机手张少华的家乡河南漯河已经开始运行,记者随后赶到这里。
两年前,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启航,中国—中亚机制实现升级。两年来,机制建立起13个部级合作平台,秘书处全面运行,四梁八柱基本成型。有贸易额增长35%的亮眼数据,有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的突破性进展,有中哈、中乌互免签证政策生效引发的“中国热”“中亚热”……对此,习近平主席打了一个形象比喻:“我们一起栽下的6棵石榴树,已经花满枝头,象征着六国合作欣欣向荣。”
6月19日,一场以“如何破解乡村儿童有书不读的困境”为主题的沙龙在北京市举办。活动中,与会嘉宾围绕该主题,分享针对这一难题的实践与经验。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