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数字中国建设的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夯实的10年。相关制度体系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也在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动能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数字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让数字经济持续焕发活力,让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台湾民意基金会”今日(6月18日)公布最新民调,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声望为48.2%,相较上个月重挫 9.8 个百分点。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在台湾,一个百分点代表 19.5 万人,10 个百分点代表近 200 万人,上任不到一个月,流失近200万人支持,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尼加拉瓜国家电信邮政局局长迪亚兹表示,此次论坛可以加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合作,这将为各国民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经济大繁荣得益于对外开放。正如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说,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贸易兴起与资本流动。从16世纪的安特卫普,到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的伦敦,再到20世纪的纽约,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对外贸易,与这些地区的繁荣密不可分。显然,盛世开放、衰世封闭,世界强国往往是对外开放与自由贸易的旗手,如同前天的英国、昨天的美国,以及明天的中国。
阳光底下无新鲜事,在漫长的世界经济史上,虽然各国的发展历程起起伏伏,但对外开放始终是人类社会前行的车轮、进步的源泉。贸易因开放而兴,创新因开放而盛,经济因开放而活,文化因开放而融。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沿着河流的足迹、攀越山脉的脊梁、穿过沙漠的瀚海,不断探索外部世界,扩展活动边界。罗马的雄伟建筑,见证了它与希腊文化的交融;阿拉伯的智慧之光,照亮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点燃了文艺复兴的火种;中国的四大发明,跨越重洋,推动人类文明的车轮稳步向前;哥伦布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将新旧大陆紧密相连……我们在开放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在融合中创新。我们更加懂得,唯有开放,才能拥抱更加广阔的世界;唯有交往,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