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0:30:35 | 浏览次数:9090
伦敦6月11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启动仪式暨伦敦论坛日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举办。苏州河、黄浦江遇上泰晤士河,以水为媒,上海伦敦双城对话热度提升。
作为中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从规划初期即融入“无废城市”理念的城市,此间一个个极具雄安特色的“无废场景”已初步形成“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期待与中国新疆的企业在智能技术、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有更多合作。”新加坡艾纳康亚洲私人有限公司主席阿兹哈尔·奥斯曼说,“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区域,也希望能够有跨境旅游方面的合作。”
在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刘倩的观察中,随着“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国际青年来到中国,参与到文化交流之中。与过去不同,他们更喜欢成为内容创作者的主体,更具感染力,也更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他们喜欢用Vlog、表情包、小视频等碎片化的方式表达观点,“我想我们的网络文化,正推动了青年人的文化走向融合。”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城乡之间要素难以实现双向流动,将制约城乡经济循环,乡村也就难以实现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指向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畅通流动。城市文化产业资源与乡村文化有机结合,也能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城市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下乡,更能加快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积累,系统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此番骚乱造成63人丧生,其中被国民警卫队开枪打死1人。另有2300多人受伤、1.2万余人被捕,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最严重的城市暴力冲突之一。
突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古往今来的城市发展历程表明,城市与自然是共生的而非对立的,城市应当是顺应自然的产物,而非自然的入侵者。现代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在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也是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统计,城市只占地球表面不到2%的面积,但消耗了全世界78%的能源,超过6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地区。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样十分重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不仅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比如,福州串联公共空间与生态资源,建设城市森林步道,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成都坚持开展城市体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山水城园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系统思维谋划布局城市绿色发展,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