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15:15:47 | 浏览次数:8317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星云湖中龙舟竞渡,湖畔则人潮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吸引游客参观及沉浸式体验制作过程;牛虎铜案、镶石舞人圆形铜扣饰等以江川李家山出土文物为原型开发的文创产品备受游客欢迎。
天津5月31日电 (记者 王君妍)31日,“2025外贸优品中华行—天津站”活动正式启幕。本次活动由天津市商务局、南开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消费流通促进会、南开区商务局承办,掌上天津、天津大悦城协办。
适逢端午假期,昆明台北街上人潮涌动,投壶、射五毒、制作书签等端午游园活动吸引游客市民参与。“看到‘两岸青山粽是情’的可爱谐音梗标语,听着摊主的‘台湾腔’,我就知道来对地方了!”游客朱南说,台北街因美食地道、摊主热情而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趁着假期,她特地从玉溪赶来探街。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荡起双桨”首都少年儿童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在北海公园举办,500多名少年儿童用愉快的歌声欢庆自己的节日。
不仅如此,和火爆“出圈”、火出国门的“村超”一样,赛龙舟成为全民参与的赛事。在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借助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今年多地升级版龙舟赛更是打开了文旅新赛道,从赛龙舟等传统民俗吸引大批游客观赛、消费,再到“龙舟+文创”“龙舟+集市”等“花式整活”,龙舟产业链再度成为地方文旅的“流量密码”。比如,北京通州的端午龙舟大赛全面提档升级,5月31日至6月2日在通州大运河畔呈现一场“海陆空”嘉年华,预计吸引近10万群众观赛参与。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升刚介绍,这6个专业是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主要考虑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布局,以及经开区的4大支柱产业布局。相应的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都有多年的合作,都是北京市级以上的高水平专业群。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宽基础、高技能、重交叉、善创新,这样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比普通专科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比普通本科的学生实践能力更强,到企业以后更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