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郝晓赛表示,国内目前尚未看到有针对楼层命名的相关规范或指南。“中国有高层建筑、大型交通枢纽建筑的历史比发达国家短,因此在楼层命名方式上尚有待统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过楼层命名混乱的情况。为此,有的国家已经发布相关设计指南、提出了相对成熟的楼层命名建议,从而有了更清晰易懂的楼层命名规则,人们更容易在公共场所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当前,我国也需要制定楼层命名的本土化规则。 本报记者 李博
记者注意到,针对基层先期处置、指挥部运行、实兵拉动、“三断”极端场景应对、次生灾害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演练设置了灾情侦测快报、启动应急响应、属地政府应急动员、属地先期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紧急医疗救援、省级应急力量增援等科目。科目设置,对受灾地区的乡镇村组在灾害初期群众疏散、自救互救、灾情检查、伤员临时救治、“三断”情况下兜底通信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战验证,并检验了学校、大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在受灾情况下人员疏散转移的响应处置能力。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也就是说,除高温户外作业可享受高温津贴外,对非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也是享有高温津贴的。目前,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守正创新,用好读书班、“三会一课”、理论宣讲、网站专栏等多种载体,全面学、重点学、深入学,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钟自然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应急避难场所管护使用规范》是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运行管理指南》国家标准的修订,整合了《自然灾害避灾点管理规范》行业标准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制度建设、平时管护、急时使用和检查评估等内容,适用于避难场所管理运维相关方对新建、改造避难场所的管护使用。新版标准扩充了全灾种综合性内容,并将日常管理修改为平时管护,强化省、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分级管护。同时,将应急启用、安置运行修改为急时使用,强调对紧急、短期和长期避难场所的分类使用,从注重单一性避难场所管理向注重综合性避难场所管护使用的转变。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誉为‘地下长城’。”副队长奥斯曼·艾力尼亚孜介绍。“普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重挑战:一方面,如此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庞大、分布零散,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与整理标准;另一方面,借鉴和对照资料缺失,几乎找不到可供比对的系统性记录。”他特别强调,“这大大增加了普查工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