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30 17:45:54 | 浏览次数:6927
隔壁郭爱玲院子里的“真秦乐器”作坊添了6张长桌,每到周末就挤满郑州来的亲子家庭。去年他们推出“桐木八音盒”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组装刻着《梅花三弄》简谱的八音盒,仅此一项带来8万多元收入。
今年的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儿童节”,不少家庭带着小朋友外出游玩。端午假期首日,江西各地名山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其中,上饶三清山景区统计显示,景区当日接待游客1.2万人次,亲子家庭游客占比超六成,民宿入住率超过75%;萍乡武功山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厦门6月1日电 (记者 闫旭)搭载着620余名旅客的访问港邮轮“芮吉塔”号,1日靠泊厦门国际邮轮中心。这是该邮轮首次到访厦门,也是今年以来以美国、加拿大等国旅客为主的最大来厦旅游团组。
社会是大课堂,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土壤。社会教育是育人全链条的重要一环,全社会都有责任参与到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化有养心志、育情操、涵养精神气质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有效开发配置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让“国风”、“国潮”浸润广大少年儿童,使他们从小懂得“何以中国”,让中华文脉融入精神血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精神文化产品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孩子们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深远。要提供更多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媒介传播形式、有引领力和吸引力的书刊、音乐、影视、文化活动等,更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少年儿童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需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辨识网络上的各种圈层、潮流现象,抵御不良信息和非法侵害,培育数字素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要协同发力,既防止和打击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言行,又加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供给,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撑起健康守护伞,持续完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咨询、教育、治疗等服务,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从江南水乡到北国边疆,从东南沿海到西部高原,“我的铁路风景:美好旅途 粽享端午”站车文化互动活动以服务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让旅客带着节日祝福与美好回忆踏上旅程,也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自1964年首届龙溪沙溪龙船景举办以来,该活动已从最初的民间祭祀,逐渐发展为集体育竞技、文化传承、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成为荔湾区一张体育文化名片。今年活动现场再现“龙船探亲”的古朴习俗,十余条彩龙在江面巡游,船员们热情向沿岸观众问候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