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03:04:08 | 浏览次数:4984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民生连着民心。兜牢民生底线,才能温暖民心,进而增强信心、凝聚干劲。现在,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关键在落实,还需要出台重大配套落实政策,也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把这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里有着最真实、最迫切的民生期待。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担当,奔着问题去、盯着痛点改,我们定能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11日,BIBF香港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全新的BIBF香港馆重点展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理念。策展人周婉美介绍,非遗最重要的是它的设计性,而香港的非遗设计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她希望通过这次以香港非遗及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展览,来展示香港这座城市的温度、律动、脉动,推动香港非遗设计的发展。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首次尝试将中医文化“大篷车”开进高校,让医生们走进校园为师生们有针对性地解答健康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要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和习惯。一味说教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贾杨坦率地说,“我们从师生生活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他们的健康‘痛点’,融入中医健康生活理念,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我们希望让中医药成为‘一缕阳光’,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近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增强全国佛教界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以佛教经典、思想、制度、礼仪中国化为路径,将坚持和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的工作重点,在完成《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深入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统筹推进新时代我国佛教中国化各项工作,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与时俱进,使中国佛教呈现新面貌,展现新形象。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引领全国佛教界增强政治认同,持续开展“三爱”、“五史”主题教育活动和“四进”活动。我们深入阐释教义教规、与时俱进推进佛教经典中国化。持续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将我国佛教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连续举办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建设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编辑出版《人间佛教思想文库》、《人间佛教研究论丛》,推进佛教思想中国化。我们不断加强教风建设,守正创新推进佛教制度中国化,依据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新成果,秉承佛教戒律精神,发扬丛林清规优良传统,适时修订完善本会规章制度,健全佛教内部管理规范体系。我们大力提升佛教院校规范化水平,强化佛教中国化人才支撑,指导支持佛教院校围绕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深入开展教学与研究,将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融入专业课教学,努力建设差异化、多样化、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体系。我们顺应时代推进佛教礼仪中国化,在推动建立符合佛教精神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佛教礼仪的同时,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挖掘弘扬佛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向上向善的内容,推动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大力弘扬慈悲济世精神,积极履行佛教社会责任,在大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同时,积极弘扬佛教依正不二的生态文明观,倡导建设生态寺院、文化寺院、和谐寺院,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