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30 01:20:36 | 浏览次数:0484
来到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整村,巴基斯坦博主宋雅丽、西班牙留学生叶悠莉一起体验了这里世代流传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和瑶族刺绣。“这些鲜活的文化资源,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气和时代活力。”叶悠莉感慨地说,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也得到创新交融,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家园。
山东港口青岛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中转枢纽。今年5月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新增南美航线、中南美线、中东航线3条通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目前,该港口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
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目前,地方已有探索值得借鉴。比如,四川成都出台《成都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按照“谁所有,谁负责”原则,居民自用充电桩由所有权人负责运行维护管理,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电网企业做好电力配套服务,要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物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发挥物业企业作用,配合充电设施建设。
思维重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一种关于全球治理的思维模式革命。一是以辩证思维根本性解决权责统一的问题。2025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应该履行国际责任,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际贸易环境,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不仅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这体现着将治理规则的设立者、治理行动的参与者、治理成果的享有者紧密联系起来。二是以系统思维看待全球治理,适应变化了的世界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系统深刻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理念加强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以问题导向聚焦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发展、安全、文明的议题,提供以“三大全球倡议”为代表的国际公共产品。强调在应对地区冲突、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紧迫性问题时,多边机构要快速反应,展现人道主义和行动力;在应对新兴技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长期性挑战时,多边机构要未雨绸缪,展现前瞻眼光和引导力。
“穿墙聊吧”是红苹果公益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创新尝试,它打破了传统公益活动线下的局限性,用科技力量搭建起了心灵的桥梁。穿越高墙,为爱牵线。十年来,红苹果公益帮扶援助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份500多个县市区。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在人类文明史上,火灾与战乱始终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遭受重创之后的博物馆如何“治愈伤疤”长出“新肌”,也是文博界乃至全社会一直思考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