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21:19:47 | 浏览次数:4215
税收收入累计降幅继续收窄。1至5月,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至4月收窄0.5个百分点。分税种看,1至5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部分行业税收持续良好表现。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幅,支撑作用持续凸显,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8.8%、11.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文旅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7.8%;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7%。
目前,怀集县召集4000多名人员参与清淤清障工作。志愿者韩振兴在怀集城区上郭大桥南路开展清淤工作。“我们这次组成了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采用24小时轮班制,确保清淤工作不间断,希望尽快恢复县城整洁环境,让大家正常工作生活。”他说。(完)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中国科技推动的,远不止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表达范式的转型。过去几年中国国际形象的稳步提升,离不开“酷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与全球年轻一代达成的深度情感共鸣。国产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载体正以年轻人熟悉的语态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网游将“黑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熔于一炉,非遗技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汉服文化借直播风靡全球,国风音乐于短视频平台广为传唱……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拉近了全球用户与中国文化的“心距离”,让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自发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诠释者。这种从“文化输出”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转变,正在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全球对话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发展体育经纪人队伍,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关于对国家队运动员商业活动试行合同管理的通知》等限制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定被废止。曾文莉认为,即便如此,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价值还有待充分释放。她对已走上职业化道路多年的网球充满希望,认为网球市场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湖北省“阅长江·道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当天正式启动。“阅长江·道中华”是由国家民委和湖北省民宗委指导支持,宜昌市相关部门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品牌,旨在通过文化符号、民族交融、文学艺术等视角,“阅”长江文明的绚烂多彩,“道”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