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6 15:54:42 | 浏览次数:2870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据悉,依托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近十年共完成东盟9国600余名专业人才的培训,成为区域传统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完)
聚焦经营主体跨区迁移环节多、多头跑等难题,税务部门从优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办理、完善事后服务全环节推出系列举措,进一步便利纳税人跨区迁移。同时,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高效办成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的指导意见》,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优化、业务协同、完善规则”,推动企业迁移登记实现“一次办、便捷办、高效办”。目前,迁移事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了5至10天,符合条件的企业当天即可顺利迁出。
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国家税务总局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南川工业园区税务分局依托“绿色算力”党建联盟,优化具体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利用“政策工具箱”精准滴灌,建立健全“政策直达快享+靠前主动服务+智能审核办理”链条式工作机制,将数据赋能与人工定期比对相结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快速完成退税。(完)
前不久,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开展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推出各项务实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各地各部门如何创新举措,切实把通知要求落到实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出更多实招暖招?近期,笔者到广东采访,当地的一些做法具有启发意义。
兰州机场T1+T2面积8.9万平方米,去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人次,可以说不堪重负。乌鲁木齐机场T1+T2+T3面积18.48万平方米,需要承载超过2700万人次的吞吐量。
积极培育国家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入境旅游首站城市。世界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线路、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依托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培育国家旅游线路。依托“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推进交旅融合,重点培育一批旅游专列和自驾旅游线路。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湖北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等,加快建设河西走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依托上海、广州、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建设面向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首站城市,依托深圳、珠海等建设面向港澳地区的入境旅游首站城市,携手港澳培育多目的地大湾区旅游城市群,依托厦门、福州等建设面向台湾地区的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协调财政、税务、海关和金融部门,完善首站城市的市场免税店、离境退税点、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协调海关、民航、铁路、海事、邮政等部门,推广市区远程值机、酒店行李托运、入境转国内行李直挂,推动“旅游+物流”,建设国际游客友好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