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2 12:48:37 | 浏览次数:9590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与去年相比,前往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现场的打车需求同比上涨超10倍,成为举办地同比涨幅最高的龙舟赛,比赛中聊城大学龙舟队的出色成绩,再次成为北方人“不善水战”的反例。与广东龙舟同样会“拐弯”的辽宁龙舟,也成为今年出圈热门,辽宁省首届龙舟公开赛现场打车需求同比上涨271%。今年各地龙舟赛吸引年轻人的追捧,00后打车看龙舟赛的需求同比上涨超100%,在各年龄段中涨幅最高。
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杨洁以数据印证这一趋势:“过去一年,抖音非遗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95后’‘00后’成为内容生产主力。”其中,传统文化传播者“南翔不爱吃饭”(史海峰)便是例子,从数据分析师转型非遗传播者,他让藏在大山深处的炭花舞惊艳全网,“最让我自豪的不仅仅是流量,而是能够用这股流量去传播非遗。”史海峰说。
依托珍稀鸟类带来的“生态流量”,各地大力发展“观鸟经济”,“观鸟+生态旅游”“观鸟+自然教育”等新兴业态加速形成。“观鸟经济”点“绿”成金,推动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拓展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答:到2030年,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产出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和传播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健全,生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更加有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成为强大的磁石,驱动着跨省、跨城的特种兵式奔赴。粉丝为偶像跨城集结,球迷追随主队远征客场,这背后是精神文化需求的集中爆发和消费者为体验付费的强烈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