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会宁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些自然条件为小杂粮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被誉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如今,会宁小杂粮产品已经出省到了山东、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商超、连锁超市进行销售。
那是乘涅瓦河游船感悟历史,那是在中南海瀛台纵论大势,那是为中俄核能合作大项目“开工”,那是为两国小运动员冰球赛开球……从东欧平原到神州大地,从面对面到“云外交”,一次次亲自擘画,一次次亲自关心,一次次亲自推动。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民营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反应灵敏,随着成本提高的供给冲击、高质量生活追求的需求拉动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民营企业有较强动力推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认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提高自身效益、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改善。
首届工匠学历班立足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需求,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工匠学历班深度融合学校教育与岗位实践,采用“面授教学+工作场所+在线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工学交替,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注重科技前沿、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满足多样化、终身化学习需求。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
生态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的万亩旱田,到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千亩油菜花海,无人机掠过天际,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跃然显现。平顶山村以“旱地粮仓”闻名,鹰嘴豆、春麦、冬麦随四季变换色彩,被摄影爱好者誉为“大地的调色板”;十三户村则依托独特资源,打造集休闲垂钓、绿色采摘、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38家民宿与14家农家乐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两地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