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30 23:42:32 | 浏览次数:4960
在300米直道竞速赛场上,鼓点如雷,船桨翻飞。嘉善县大云镇代表队作为本土劲旅,以“龙首高昂”之势领航;吴江汾湖高新区龙舟队则以“吴越同舟”的默契紧追不舍;台商凤凰垒球队更以“两岸一家亲”的豪情劈浪前行。赛场外,观众席爆发出阵阵欢呼,彩旗与浪花齐飞,将端午竞渡的热烈氛围推向高潮。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活动现场,6声浑厚钟声划破长空。“缅怀先贤……”随着主祭官画外音传来,60名身着青绿汉服的女子手捧香粽菖蒲,踏古琴清音翩跹而出。屈原塑像被缓缓护送入舞台中央,112名身着汉服的学童齐声咏颂祭文的声浪在江岸回荡。随着粽抛碧波,香囊、栀子花赠客,流淌千年的龙舟文化,化作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当代回响。
庭院虽小,但讲究绿色种植。高家窝堡村村部公告栏上贴着《绿色种植守则》:明确禁止使用各类市场违禁农药。曹海丽还和几位热心村民组成巡诊队,了解生长情况,劝阻违规用药,鼓励村民施用农家肥。“现在种菜都讲究‘绿色’。用农家肥又省钱,自家小院种的东西还能放心吃,多好。”在李井文家的庭院一角,堆放着几个大袋子,里头都是沤好的农家肥。
为了挖掘更多与蜀锦相关的诗词,庄德琴表示,团队开启了一场“文献海洋”的探索之旅。“我们检索了70万字资料,从中提取出8万字历史条目,首次展示了20首与蜀锦相关的古诗。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蜀锦文化的内涵,更是我们数字化实践的重要素材。”庄德琴说道,“蜀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角色,我们希望通过媒介考古和数字化手段,重塑蜀锦诗词文化的现代身份。”
华服文化展区,“陆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的壁画元素与“海上丝绸之路宋元古城”的海洋纹样交相辉映:“沙海”与“大海”的交响,古船穿越“千里江山”从泉州海边来到敦煌荒漠戈壁;现场展示的宋代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呈现,穿越时空与地理空间,交织在敦煌,重现“丝绸之路”服饰交流的历史印记;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吴春光副教授团队带来的“敦煌系列”、“海丝系列”新中式华服,将闽绣结合泉州古城文化,用非遗工艺与新材料科技融合,演绎新中式华服的创新表达,激发当代华服创新。
目前最早记录“端午”的文献是东汉的《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据《初学记》所引《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bì)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又曰,亦因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