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31 09:55:13 | 浏览次数:4229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来自泰国、荷兰、中国的专家围绕数字可持续发展前景、地球大数据应用及灾害风险防控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范宣梅展示了中国在冰川相关灾害链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今年第一季度,企业标准自我声明活跃度再创新高,新增标准自我声明企业1.61万家,新增公开标准数量13.97万项。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企业标准自我声明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标准化建设正加速成为产业升级重要引擎。
山西吕梁,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因煤而兴,因资源而重。作为中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吕梁曾是能源保供的重要基地,也面临资源枯竭、生态脆弱、转型阵痛等多重挑战。
科技创新也带动了消费品制造企业生产和效益双提升。1—4月,我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三分之一,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总体营收利润率为6.5%,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
二是扩大整体合作效应。以中拉论坛为中拉整体合作主平台,完善部长级会议、中国—拉共体“四驾马车”外长对话等机制性安排,继续举办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投资与合作高级别论坛等机制性活动,为双方企业扩大合作创造机遇。
据悉,该活动围绕“建设力”话题,分为“同心筑荟”“建设力行”两个板块,邀请了智库专家、行业先锋、公益达人、网络大咖等8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进行连线和现场分享,讲述如何以同心荟平台为抓手,构建起多方协同、多元共生的品牌实践体系;如何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公益事业;如何跟随数字科技浪潮,在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行业进步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