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7 01:26:06 | 浏览次数:4663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近些年,已有不少企业先行一步。比如,有的大企业完成自身数字化转型后,转身成为平台服务商,通过为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降本增效,释放更大发展活力。又如,有的大企业发挥“链主”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助力地方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和地标性产业集群。
江西景德镇推出“千馆之城”馆长接力直播活动,以青花、国瓷、微陶、瓷雕等为代表的各类特色场馆形成“千馆千面”的推介矩阵,带领观众沉浸式、“云转场”游览,让自带国潮属性的博物馆和文创街区持续转化为文旅消费动能;安徽黄山的徽派古建筑内,数十盏非遗鱼灯在青石板巷中游弋,宛如水墨画中跃动的锦鲤。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百鱼绕村”的壮观场景,还能手持鱼灯加入巡游队伍,成为非遗传承的参与者……
“当年李娜一度手握13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代言,而郑钦文在奥运夺冠之前已有10个代言品牌。”纪宁认为,网球目前在中国的热度已今非昔比,李娜时代已奠定的中国网球经济的热度,在郑钦文夺冠后会被逐渐引爆。纪宁还表示,网球作为全球顶级的职业体育和商业体育项目,正逐步释放巨大的产业经济空间。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江川的端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我女儿对铜器制作、陶器制作都感兴趣。”来自云南曲靖的周海林称,通过活动,让女儿学习到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