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4 14:00:52 | 浏览次数:3285
一段时间以来,从北京中轴线跻身“国宝顶流”,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打造沉浸式三国文化盛宴,再到“凤冠”“藻井”成为文创灵感源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亮点频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能量正被不断激活。
作为最终消费、综合消费,旅游业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努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中国发展注入新活力、打开新空间。(完)
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年均新增200多家博物馆;截至去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46%;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接待观众14.9亿人次。规模增量、内容提质、科技赋能、服务升级,博物馆事业正枝繁叶茂、蓬勃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士介绍,3.0版自贸协定将打造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自贸协定。与此前的2.0版相比,3.0版包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9个新增章节。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利于双方在新形势下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力促进双方产供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
曾文莉说,“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她表示,“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在科技赋能下,博物馆进一步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以更富想象力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传承历史文化。随着智慧文博体系建设的推进,博物馆将更紧密地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前,为应对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从中央到地方正在为出口转内销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例如,市场监管总局和商务部推动“同线同标同质”认证,鼓励企业内外销标准统一。这些举措不仅帮助企业应对短期挑战,更通过构建“政策引导—平台赋能—企业创新”的协同机制,夯实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助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