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4 19:53:52 | 浏览次数:8373
“一定要把文物保护好。”习近平主席曾这样叮嘱参与希瓦古城保护修复的中方人员。乌兹别克斯坦青年穆巴拉克看到中国专家修复希瓦古城的新闻后,主动回到故乡希瓦,担任中国工程师的翻译。他说,以前不懂希瓦的价值,一直待在大城市,竟对民族历史感到陌生。这次修复机会宝贵,自己要加入贡献力量。现在的希瓦古城熠熠生辉,不仅每年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带来可观旅游收入,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希瓦。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今天举办的中非文明论坛呼应了历史共鸣,同时提醒我们,未来必须建立在文化理解、知识交流和技术合作的基础之上。”马弗莫在致辞中说。
拜卡达莫娃说,冼星海曾向她们一家反复讲起自己的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能够找到他的家人,告诉他们自己在阿拉木图的日子;二是希望能把他最后的作品带回中国。“关于这两个心愿的故事延续至今,足以说明真挚的友谊能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将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作为国礼,送给乌方。礼物背后的故事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撒马尔罕时启动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
这些年来,从希瓦古城到乌兹别克斯坦萨扎干遗址、明铁佩古城遗址,从哈萨克斯坦伊赛克拉特古城拉哈特遗址到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精诚合作,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推动中国文明和中亚文明互学互鉴、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