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3 11:29:59 | 浏览次数:6472
王宝恩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河流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当前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多重作用下,人与河流的关系日趋紧张,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库大坝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以及河流保护与治理,并提出“建构河流伦理”倡议,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施米特分享了荷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愿景和理念,并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作与朱鹮种群恢复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他表示:“荷兰已将生物多样性融入各项政策领域,其重点行动包括:推动自然友好型农业、制止森林砍伐、以及加强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其战略。我们深受菲仕兰与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行动的启发,他们在湿地保护、濒危物种保护、产业链相关方参与以及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努力,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高度契合。今天的活动更搭建了一个跨领域、跨国界的协作与创新平台,激励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共享知识、携手造福人类与地球。”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建议,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前沿技术与雅砻江清洁能源开发的创新融合;通过精准预测、自动化控制和多目标优化,系统性解决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难题,实现流域资源高效利用与效益提升。许唯临建议,针对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继续致力于更多能源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完)
如今,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越来越多参观者走进博物馆,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仪式后,嘉宾们共同为菲仕兰朱鹮栖息地揭牌,并进行泥鳅放流活动。菲仕兰朱鹮栖息地位于黄河口管理站朱鹮繁育基地,面积700亩,包括觅食区、栖息区、繁殖区等功能区域。其中,适合朱鹮觅食的明水面约占栖息地总面积的10%,为朱鹮提供了优良的觅食场所。同时,为满足朱鹮不同时期的取食需求,项目全年将采购1万斤泥鳅,保障朱鹮的食物供应,促进其生存和繁衍。
兴安盟5月19日电 (记者 张玮)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杜鹃花次第开放的时节里,“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兴安盟分会场活动暨2025年阿尔山杜鹃赏游季启动仪式,19日在阿尔山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大兴安岭腹地畅游“花花世界”。
曾文莉认为,在职业选手商业价值充分释放后,其成功效应才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从事网球运动,而这是中国网球经济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