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4 21:59:36 | 浏览次数:5352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具体来看,今年前4月,拐杖、轮椅、代步车等助行产品在政策驱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为老年人便捷出行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助行产品新增0.6万种、同比增长1032.1%。此外,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新增1.8万种、同比增长260.0%;居家安全产品新增0.2万种、同比增长220.0%;护理用品新增0.1万种、同比增长166.0%;康复训练器材新增0.07万种、同比增长12.2%;健康监测设备新增0.1万种、同比增长8.0%。
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方面,浙江将在七大重点领域开展攻坚。例如聚焦浙江水网工程规划建设运行,该省提出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协同均衡调控方案,攻克软岩变形防控技术瓶颈,打造现代化浙江水网决策支持系统。聚焦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浙江将开展“三道防线”新型监测感知设施研发及应用,构建洪水预报浙江模型,研究山洪预报技术和现地预警设备。聚焦数字孪生水利,该省将构建覆盖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开发自主可控的水文等专业通用软件的核心算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全链条新产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化是灵魂,精神是动力。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跃升为“好不好、精不精”。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路。
两天后,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面向天安门,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深情祝福,作出庄严承诺。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经过路地双方紧密协作,2023年底,宁芜线铁路陶庄村路段1.4公里全封闭改造施工顺利竣工。2024年以来,该处路段临停事件,较整治前下降了88%;各类涉铁路案件和路外伤亡实现“零发生”。1.4公里封闭栅栏外侧修建人行便道,兼顾居民出行;护路队员经常化巡防,及时发现制止违规穿行铁路、堆放垃圾等行为;在原有视频监控点基础上,加装智能视频报警器,人防、物防、技防相叠加……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