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8 04:47:41 | 浏览次数:2119
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再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品格,大家吟唱屈原的诗词,更感受着屈原的家国情怀和精神的力量。
端午假期第一天,陕西咸阳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榆林古城景区、汉中青木川古镇、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承袭千年诗风,传承屈原精神,诗社成员不仅吟唱诗歌,还作诗。对于这些农民诗人们来说,每天一手锄头、一手诗歌,是大家平日的写照。今年75岁的黄家兆,60岁时加入诗社,并学习作诗。仅靠着老社员的口授,初中文化的他硬是背下了百余个诗词格律。有时在田间灵感来了,顺手捡来的废纸都可以成为他写诗的地方。十几年来,黄家兆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诗歌。田间的橙子,林中的啄木鸟,四季的劳作,丰收的时刻,一首首诗歌记录着恬静的岁月,更记录着为美好生活的奋斗。
在黑龙江,少先队员们来到虎林市虎头镇二战终结地纪念园,致敬缅怀先烈,重温抗战故事。大家还一起包粽子、做龙舟模型、共绘百米长卷,抒发爱国情怀。
课文作家主题展馆汇聚了众多名家经典,手稿、著作、创作故事一一呈现。孩子们漫步其间,触摸文学脉络,与大师们跨时空对话,让课本里的知识鲜活起来。孩子们在游览中解锁写作密码,收获满满。
首先,最为不同的是,这里的端午过三次。初五是头端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头端午,大家以纪念屈原和祖先为主。清早的时候,村民们前往屈原庙,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到了末端午主要是庆祝夏收、吃新面。这里的端午不是一天,而是持续将近一个月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