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4 19:51:21 | 浏览次数:9754
2024年,阿尔山市接待游客576.68万人次,同比增长7.4%;实现收入73.66亿元,同比增长9.8%。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1.64天增长到2.5天。(完)
王楚钦/孙颖莎曾两次夺得世乒赛混双冠军,但自去年的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决赛后,“莎头”组合一直没有出战国际大赛,世界排名也降到第八。本次世乒赛王楚钦/孙颖莎作为混双二号种子参赛,此前一个比赛日,两人在单打首轮均零封各自对手顺利晋级。
来到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整村,巴基斯坦博主宋雅丽、西班牙留学生叶悠莉一起体验了这里世代流传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和瑶族刺绣。“这些鲜活的文化资源,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气和时代活力。”叶悠莉感慨地说,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也得到创新交融,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家园。
博物馆的沉浸化、交互化,重新定义我们对知识获取和文化体验的期待。如今的博物馆,更加注重让文物“开口说话”,注重科技融入以及互动体验。AI技术正在悄然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迸发新活力。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新形式,增强“博物馆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动”起来。借助AI技术,博物馆不再是单向输出文化知识的展厅,而成为激发观众参与感和创造力的乐园,使文物展示传播变成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使单向传播变成互动体验,使参观变成参与。这有效提升了观众体验,并创造了新的价值。还有越来越多“数字人”加盟博物馆,实现个性化场景适配。在河南博物院,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就能“穿越”回唐朝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游);河南博物院引进的首个数字展——《唐宫夜宴》XR(扩展现实)大空间沉浸展,千年前的盛唐风华,被立体式复刻至数字空间。博物馆通过数智赋能,从静态的展示空间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场所,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博物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也让公众更能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
“刚开始,没经验,水质有啥变化、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过几天就忘了。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写日记。”胡福庆说。从起初的三言两语,到后来详细记录透明度、水质、雨水排出口情况等,日记越写越厚。
“今天的比赛赢在防守,主要限制了对方的两分球。”崇明队队员张殿梁表示,这次比赛他与队友磨合时间较短,能够拿到冠军很不容易。决赛中,球队发挥出了自己的特点,打得比较坚决。
林宇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重心持续上移。曾经中等职业教育占到高中阶段的“半壁江山”,但现在所占比例持续下降。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向产业中高端攀升,对一线员工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逐渐发达的一种标志。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重心上移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