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春日花海不仅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赏,更成为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村民们组织的农耕赛事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其中。
按通知要求,两部门继续支持城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组织示范项目,“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开展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区整体数字化改造示范。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龚佳佳说,音乐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气质的最美律动。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演出,让市民游客充分享受多元化的艺术盛宴,让甘肃的文化脉搏与时代共鸣、与世界对话。(完)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内,中关村论坛吉祥物“小关”的文创店铺正在营业,科学主题徽章、雨伞、丝巾等文创衍生品琳琅满目,素描机器人、写毛笔字机器人、冲咖啡机器人等机器人轮番秀绝活。“科技光影沉浸体验”区域内,数字投影、动态捕捉、实时渲染、触屏互动等数字技术,在为参观者带来趣味的互动体验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艺术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