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7 20:31:06 | 浏览次数:8809
“香疗并非中医独有,西方称之为精油疗法。”石云介绍,在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就有“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的论述。这位专家介绍,芳香类中药具有“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作用。芳香类中药的气味通过口、鼻、肌肤、皮毛进入体内,经过气血经脉的循行,再由脏腑之间的联络而作用于全身。有研究表明,香药的气味分子能刺激人体免疫蛋白的生成。他解释,气味分子促进人体增强自身的防御机制,同时平衡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自主神经,提高抵抗力。
黄石村位于南康区最北端,森林覆盖率达85%,村中山地较多,可用耕地少,传统种植业难以形成规模。近年来,黄石村积极探索山地土鸡养殖产业,依托良好的水土条件和南康区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让优质农产品“飞”出大山,走出一条特色振兴路。
而且,在改变一些字的读音这件事情上,长期以来,公众的参与度不高,表达也不够充分。有些人表示,如果不是这部热播剧引发大家的关注,以及央视主持人康辉的专业介绍,很多人并不知道“骑”字读音已经改变多年。这种平静与当下引发的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中国科技推动的,远不止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表达范式的转型。过去几年中国国际形象的稳步提升,离不开“酷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与全球年轻一代达成的深度情感共鸣。国产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载体正以年轻人熟悉的语态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网游将“黑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熔于一炉,非遗技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汉服文化借直播风靡全球,国风音乐于短视频平台广为传唱……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拉近了全球用户与中国文化的“心距离”,让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自发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诠释者。这种从“文化输出”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转变,正在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全球对话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在杭州手工艺活态馆内,外籍游客跟着老师学习制作江浙传统糕点“定胜糕”,地道的美食文化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在馆内的手工艺品展区,外籍游客正忙着挑选杭扇、冰箱贴、饰品,给自己的旅行留下特别的回忆。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