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6 11:03:28 | 浏览次数:9439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8月3日,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网球热度随之大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未来明星运动员”诞生的基石。
李家超表示,在都江堰,他学习了“熊猫经济”;而在哈尔滨,他参加了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见证冰雪旅游的成功。“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所有环节都要考虑旅游元素。从旅客的角度看他们喜欢什么,凝聚整个城市的能力欢迎所有旅客。”
刘建超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石破茂首相在利马成功会晤,就中日关系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重要政治引领。中方愿同日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为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
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