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3 21:57:59 | 浏览次数:9603
“过去需要专业团队才能完成的创意设计、内容生产、推广物料制作,现在借助AI工具就能快速实现。”叶顺表示,当科技赋能降低创作门槛,未来将催生出一批具有各地特色的“小而美”的文旅新业态,绘就“千镇千面”的文旅新图景。(完)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调要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财政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纵深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一是重点流域横向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已推动全国24个省份建立了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实现了省内重点流域补偿机制全覆盖,流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健全。二是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完善。2016年,财政部牵头印发《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对流域生态补偿基准、方式、标准等重大问题予以明确。此后,又陆续出台支持长江、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相关政策文件。三是机制建设综合效益不断扩大。从实践看,开展机制建设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重点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跨界断面水质改善明显,补偿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扩大。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近年来,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综合处处长彭慧芳表示,京津冀地区将绿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十余年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践探索取得诸多成果。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六成左右,北京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
为贯彻实施《条例》,四川建立健全行政区域与河湖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河湖长制体系,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4.8万余名,实现各类水域全覆盖;创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四川2.7万个村(社区)全面推广,有效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在全国首创开展河湖长制专项督查,连续3年进驻15个县(市、区),进一步推动破解河湖长制“上热中温下冷”难题。
体量不及西安的兰州,也拿出大手笔。T3航站楼面积40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27万平方米,是甘肃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